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

落實服務課程

下雨的晚上,公車上人不多,我聽到後面有人在抱怨老師太爛、補習班太遜、零用錢太少,罵來罵去就是沒有罵自己不用功。突然一陣刺耳的手機音樂響起,一個聲音說:「×××,又是我媽!」我回頭看,一個國中生大聲說:「我不是告訴你補習費已經繳了嗎?你去做你的生意,不要煩我啦!」然後悻悻的把電話關上。下大雨的晚上還在做生意,謀生應該是辛苦的;會打電話來追問,這筆錢應該是個負擔,怕孩子弄丟。為什麼這孩子不能體會母親賺錢的辛苦,跟母親用這種口氣講話呢?


  最近報載臺灣兒童的快樂分數只有七十七分:孩子抱怨父母管太多、不陪他們吃晚飯、不懂他們的心事等,大家都在檢討父母和社會,我在想,是否也應該檢討一下當事人呢?我們會不會太寵孩子了?哪個時代沒有壓力?我父母那一代有逃難、敵人在後面追的死亡壓力;我們這一代也有貧窮、沒錢讀書的壓力,為什麼我們沒有覺得自己不幸福?因為大人告訴我們:活著就有希望,希望就是幸福。幸福不是去追求,而是去體會,要珍惜自己已有的,而不去奢望沒有的。

  現在整個社會缺乏感恩的心,每個人都覺得別人欠他,覺得別人替他做的都是理所當然。我們小時候父親忙於生計,很少能回家陪我們吃晚飯,我們都把最好的飯菜用紗罩罩在桌上留給爸爸吃,不但不敢抱怨,還心懷感激,如果沒有爸爸,我們不知要流落到哪裡去了。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變得如此不感恩?一個不感恩的孩子怎麼會快樂?難怪公車上那個學生要抱怨連連了。

  現在的青少年不快樂的另一個原因是無聊、沒有目標。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做了一個研究,發現青少年喝酒、嗑藥、性氾濫的原因之一是無聊,他們對生活沒有目標,覺得生命沒有意義。而且不是有閒的孩子才會無聊,連很忙的孩子也覺得無聊,因為忙的都是爸媽安排的活動,不是自己想做的;另一個無聊的原因是,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為他們安排所有活動,每天填得滿滿的,一旦父母沒有安排,他們就不知道該怎麼打發時間。

  我們需要加強孩子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和體驗生命的機會,只有親身體驗過,才會珍惜所擁有的,並對生命感恩。去年,臺中北新國中有十五名學生考完基測後,上山去松鶴部落為原住民孩子暑期課輔。從他們的工作日誌中,我看到他們因此體會到父母給他們的生活有多優沃,學會了感恩;他們也發現,雖然自己才十五歲,卻已經有能力幫助別人而感到高興,並且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說今年還要再去。

  現在各級學校都已有服務課程,若能落實學生的志工服務,說不定可以一石二鳥,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,一方面縮短城鄉差距,讓這個社會更公平、公義。
文件日期:2010-07-04 22:30:5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